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原標題:
“到旱情最嚴重的地方去”
易煉紅深入瑞昌一線調研指導抗旱救災工作
▲攝影|江西新聞客戶端·江西日報首席記者海波
江西新聞客戶端·江西日報記者魏星
旱情的持續加劇,讓省委書記易煉紅始終牽掛于心。
9月29日,易煉紅直插基層、直奔一線,深入瑞昌市實地察看旱情、災情,看望慰問干部群眾,指導抗旱救災工作。他強調,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,全面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,立足防大旱、抗久旱,做最壞的準備,盡最大的努力,堅決打好打贏抗旱救災這場硬仗,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供水用水安全。
省委常委、省委秘書長史文斌隨同調研指導。
持續晴熱高溫、兩個多月無雨少雨、不斷刷新歷史記錄的鄱陽湖低水位……我省抗旱形勢十分嚴峻,全省抗旱應急響應已提升至二級。
“我們到旱情最嚴重的地方去,隨機看、往山區走,去看最真實情況。”29日一早,易煉紅一上車就提出不按原定計劃走,要求直奔瑞昌旱情最嚴重、群眾飲水最困難的地方。在長途驅車途中,易煉紅詳細聽取農業農村、水利、生態環境等部門有關情況匯報,全面了解全省旱情災情。他指出,當前,晴熱高溫、無雨少雨天氣創下了歷史記錄,未來還將持續高溫少雨,抗旱形勢十分嚴峻。全省各地各部門要清醒認識旱情形勢,堅持底線思維、極限思維,全力應對夏秋冬連旱極端不利局面,盡可能把困難問題估計得更充分一些,盡最大努力減少旱情帶來的損失和影響。
易煉紅來到瑞昌市桂林街道常豐畈。稻田里,村民們正積極組織抽水灌溉和中稻收割。易煉紅走進田地,察看墑情、詢問災情。村民們說,由于干旱,今年糧食畝產較去年減少了20%到30%?,F在正準備油菜育苗,搶種冬季作物。易煉紅強調,水源充足的地方要科學調度用水,發揮灌溉工程最大效益,盡可能保障農業生產需求,努力實現穩產增收。水源不夠的地方要千方百計克服困難,積極改種補種旱糧作物,盡可能多挽回一些損失,爭取大旱之年糧食不減產、少減產。
再往山區深處走,道路兩邊棉花、玉米等農作物不少已經干枯。經過一處稻田時,易煉紅看到村民正在翻耕土地,臨時要求停車察看情況。村民介紹說,中稻收割后自己種了近千畝再生稻,由于干旱嚴重造成了絕收?,F在翻耕田地準備改種油菜、蘿卜。易煉紅說,大旱給農業生產造成了很大損失,也給群眾生活帶來很多困難。你們的困難就是黨委政府的困難。當地黨員干部和農業技術人員要組織引導農民群眾采取多級提灌、打抗旱機井、加強水肥管理等多種方式,積極開展生產自救,力爭多種一畝是一畝、多產一斤是一斤,千方百計保秋糧生產。
持續高溫強曬、干旱無雨造成河湖水量減少、水體自凈能力弱化,不少河流、山塘出現水藻,嚴重影響河湖水體水質。在驅車經過范鎮時,易煉紅發現河道漂浮著大量水藻。憑欄察看,河面已經完全被綠色水藻覆蓋,易煉紅叮囑生態環境部門盡快組織力量進行打撈,全面落實應急性措施,盡早復現河清水秀美景。易煉紅說,當前我省持續高溫干旱,給水和大氣等環境質量帶來嚴重影響。各地各部門要堅持目標導向、問題導向、效果導向,逐一梳理分析、逐一查漏補缺,緊盯薄弱環節和問題癥結,明措施、壓責任、抓落實,精準治污、科學治污,持續鞏固全省生態環境質量。
范鎮陡崗村云甫陳是一個高山自然村,用水主要依靠山泉集中飲水,由于持續高溫干旱天氣,群眾出現了臨時性飲水困難。易煉紅走進村里,把村民家中的自來水龍頭開到最大也沒有出一滴水。在村前廣場,當地消防車正在應急供水,村民們提著水桶等候接水。易煉紅上前仔細詢問情況:“從什么時候開始送水”“每周送幾次”“夠不夠用”。村民回答:“已經送了2個月,每周來1次,生活用水夠用。”易煉紅要求當地加密送水頻次,每周供水2次,有效緩解居民用水緊張問題。易煉紅強調,要把城鄉居民供水安全放在首要位置,對局部地區尤其是偏遠農村、山區飲水出現困難的群眾,及時采取引調水、另辟水源、應急送水等方式,確保不落一戶、不漏一人。
調研中,易煉紅強調,當前,旱情還在持續發展加劇,帶來的影響損失非常直接,我們要緊扣保供水、穩生產、護生態,最大限度減少旱情對群眾生活、糧食生產、生態環境的影響和損失。要堅持人民至上、生命至上,動態摸排群眾飲水困難問題,確保所有群眾都能喝上干凈水、安全水、放心水。要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,加強農業技術指導,優化蓄水、調水、用水方案,精準調配各類水源,力爭重災區少減產、輕災區不減產、非災區多增產。要立足當前、著眼長遠,大力推進水利項目攻堅行動,統籌規劃灌溉渠系、水庫塘壩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,多做打基礎、利長遠的事情,從根本上解決水的問題。要做好宣傳動員,大力提倡節約用水,引導全社會珍惜、愛護水資源。各級領導干部要深入一線、靠前指揮、一抓到底,加強部門協同聯動,狠抓工作落實,勠力同心打好打贏抗旱救災這場硬仗。
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