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始終堅持人才引領。馬克思主義指出,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,人民群眾直接推動了社會的發展。由此可見,人民在社會進程中所蘊含的偉大力量,而人才是一個國家、一個社會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。鄉村的發展,歸根到底要靠人才的推動。因此,首先要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,努力打造一支懂農業、愛農村、愛農民的“三農”工作隊伍。要不斷加強對基層干部的思想教育,厚植基層干部的家國情懷,堅定其“扎根農村、服務三農”的理想信念,從而不斷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覺悟,增強其示范引領作用;要建立積極有效的獎勵機制。良好的激勵機制是留得住人才,發揮人才優勢的關鍵。單純的物質激勵機制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需要,應該讓“個人價值自我實現”激勵機制成為一種“常態激勵機制”。農民是鄉村發展的主力軍,新型職業農民更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支撐和關鍵。因此,一方面要多途徑促進新型職業農民規模擴大。通過建立積極有效的土地流轉機制,推動土地集體中規模經營;另一方面,也要建立、健全教育培訓體系和認定管理體系。應整合所有的職業農民培訓資源,搭建一個統一的系統的培訓平臺。同時,建立由政府主導的、統一的、具有權威性的認定管理體系;政府保障。切實提高新型職業農民身份、地位,積極保障新型職業農民在財政補貼、政策等方面的權益。
始終堅持產業支撐。要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,建立以農村集體經濟為基礎的現代農村產業體系;要將壯大集體經濟的導向貫穿于鄉村振興的制度設計中,發揮集體經濟的引導力。首先,做大做強以集體資產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為依托創辦的集體企業。要提高集體經濟競爭力,就必須以企業的形式參與市場的資源配置。各個農村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進取,以做強第一產業、做優第二產業、做活第三產業為目標,延長集體經濟產業鏈,將集體經濟由平面拓展向生態環境保護、觀光旅游休閑和文化傳承等非生產功能空間立體擴張。通過“互聯網+農業”等新興業態,使集體經濟成為鄉村地區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的藍海;其次,產業融合,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業態。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必須突破單一農業發展限制,通過一、二、三產業融合發展,拓展經營性收入來源。村級組織應整合自身資源優勢,因地制宜,探索生產服務、電商、旅游、健康、物業等產業與集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新型業態;最后,模式再造。以股份制為基礎,探索村級集體企業經營新模式。深入推動農村資產股份化、土地股權化,盤活各種資源要素,形成資源疊加效應,提高資源利用率。
堅持創新基層治理。加快補齊鄉村治理短板,創新鄉村治理機制、提高鄉村治理水平、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。首先,鄉村治理要以維護村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為重點。要以維護和發展村民的合法財產權利為己任。嚴厲打擊欺行霸市行為。積極以法律、制度形式確立農民土地的收益合法權益。加大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力度。特別是要針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,切實提高農村居民基本醫療和基本養老保障水平;其次,堅持法治、德治、自治齊頭并進原則。堅持法治治理鄉村。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,也是鄉村治理的基本要求。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,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普及科學知識,推進農村移風易俗,推動形成文明鄉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。完善村民自治。要健全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,著眼于建設自治鄉村,培育和保護鄉村社會的自治能力,進一步推動村務公開,擴大村民的監督和參與度,提高村民自治水平。
?。ㄗ髡呔吐氂谥泄采橡埵形h校)
余麗平
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