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- 新聞:0793-8224621 --
愛我上饒·打造最干凈城市 本報記者 蔡曉軍 見習記者 任克祥 實習生 鄧子哲 干凈、整潔、優美的小區環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,也是城市文明的體現。7月15日,記者在我市各大小區采訪時,居民紛紛表示,現在居住環境變好了,大家的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了。 “這兩棟樓前面的綠化地,以前長滿了雜草,現在改成了小區文化、休閑場所,很受居民歡迎。”伯爵山小區居民韓謀告訴記者,“夏天一到傍晚,這邊新改造的活動廣場就很熱鬧,可以散步、健身,還有紅色電影觀看,很好。” “我以前在外地上學有兩年沒回家,這次放假回來發現小區環境整潔、鄰里和諧。”藍山國際小區居民劉東蘭表示。 在嘉怡華府小區,入口處的噴泉讓人眼前一亮,一個個水柱騰空飛起,兩側擺放著郁郁蔥蔥的方形松柏盆景,拾級而上走進小區,舒適感便撲面而來,小區內道路平整整潔,兩旁的綠化由不同的植物組成立體森林式的植物配置。許多飯后散步的老人以及帶著孩子出來玩耍的家長漫步其中,還有些居民就直接坐在綠化帶的臺階上閑聊,他們的交談聲歡笑聲和樹木上的鳥鳴聲交相輝映。“小區很干凈,每天都有人來打掃清理,我們都愛在這里休閑。”楊女士對記者說。 小區環境的干凈整潔離不開保潔人員和住戶們的共同努力。“他們每天很早就來打掃道路了,所以小區路上根本沒有垃圾。”剛把電瓶車停放好的徐先生對記者說,“現在大家的衛生意識和整體素質也提高了,不會亂扔垃圾,出來遛狗也會帶塑料袋自覺地撿起狗狗的糞便。還有這個電瓶車我們也都會在規定位置停放好,避免亂停亂放。” “自今年小區環境整治以來,我們組織北門街道網格員、物業工作人員、業主志愿者等多方力量,清除樓道雜物、亂貼亂畫、飛線充電及‘牛皮癬’等,并且定期組織一次拉網式、全覆蓋的清理工作,鞏固專項整治行動效果。”北門街道蓮花山社區專班工作人員夏瑯介紹。 住宅小區是文明創建的“主戰場”,也是文明創建的“基礎細胞”,做好小區文明創建工作、改善小區環境是推動創建工作重要內容。 (下轉第四版)
掃一掃,觀看視頻 |
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